2013年9月25日 星期三

蔣介石御廚同門徒弟 / 大紀元採訪報導




大紀元採訪報導

(大紀元記者吳涔溪台灣台北報導)

1949年國共內戰後,200萬軍民隨著國民政府來到台灣,各省的飲食文化短時間在台灣大匯集,形成百花爭鳴局面,但隨著時代的變遷、外來衝擊,保有傳統菜特點的餐館日漸稀少,唯獨在老饕們口中不會忘記,台北信義路上有一家餐館「榮榮園」,就是一處老饕們喜愛的地方。

記者前往採訪時,恰巧遇到已故電影製片人任寶齡的太太。擁有40多年老饕的資歷,任太太原籍浙江麗水人,14歲到台灣,當時台北館前路的聚豐園都是他們喜愛的餐館,但是,任太太也感嘆說,新一代的餐館一家一家在台北開設,講究時髦又失去傳統的口味,像榮榮園這樣,保有傳統口味的餐館越來越少。

榮榮園的老闆兼主廚黃呈郎,是台灣鹿港人,從小受到姊夫的引導,14歲便學習廚技。姊夫是當年和老蔣一同從大陸過來的師傅,當時,這批一同從揚州過來的廚師們,大師兄袁永朝在老蔣官邸擔任御廚,其他的師兄弟則在圓山飯店擔任主廚。



上個世紀50年代,矗立在圓山山腰上的圓山飯店,蔣介石刻意選擇中國宮殿式房舍和庭院設計,為的是向外賓宣揚中國傳統文化,而這裡也成為宋美齡接待外賓的地方。然而當時第一批的圓山廚師,不少人日後受聘到日本橫濱。

就這樣在圓山飯店工作的姊夫成了黃呈郎的啟蒙老師,隨後黃呈郎又到石家飯店學得一身好手藝,28歲就應聘到德國中餐廳工作,如今擁有50多年廚技經驗的老師傅,以江浙菜和淮揚菜見長,曾經擔任台北市餐飲業職業工會江浙分會會長。

黃呈郎自謙地說,「做五十年的廚師,不敢說自己很厲害,老饕的口味更厲害,到處品嘗,很有心得,會建議你的菜哪裡燒得不對。」

現在台灣流行創新,也有很多生意人認為,傳統菜在台灣落寞了,但是黃呈郎認為,中國菜不管再怎麼創新,菜系的味道是絕對不能改變,黃呈郎自豪地說,「有些餐館,遇到真正的老饕,點了傳統菜,也許就吃不到,但是我們都能拿出來。」

黃呈郎認為,新唐人舉辦的「全世界中國菜廚技大賽」,就是一個發揚中華文化傳統菜系的比賽,希望大家都踴躍參加,也希望在台北舉辦的亞太初賽圓滿成功。

第五屆新唐人「全世界中國菜廚技大賽」
• 亞太賽區初賽: 2012年6月15-17日,台灣台北市花博爭艷館。 
• 北美賽區初賽: 2012年9月27日,美國紐約市時代廣場。 
• 決賽: 2012年9月28日,美國紐約市時代廣場。

※中華美食百科:淮揚菜
(摘自中國菜廚技大賽2012亞太區初賽官方網站 http://cook.ap.ntdtv.com/index.php/chinese-food-encyclopedia/90-huaiyang-food)
淮揚菜發源於先秦時期,隋唐時已負有盛名,至明清時,已成流派。淮揚菜對長江和淮河中下游的蘇、浙、皖、滬等地的飲食文化影響至深,並由此衍生發展成今日的上海菜、杭州菜、徽菜等。淮揚菜的文化淵源極為精深,早在中國早期的儒家著作《四書》中已有記載。
「唐宋八大家」的蘇軾和歐陽修在揚州時,曾大宴賓客, 揮毫萬字,更為淮揚菜帶來了文人氣息。清康熙、乾隆皇帝南巡時,曾出現過盛況空前的淮揚菜接駕,這些史實典故都為淮揚菜奠定了深厚的飲食文化基礎,並很早就確立了中華一大風味菜系的地位。

淮揚菜用料很少,採用山珍海味,絕大多數都取材於當地產的一般材料,但刀工、火候、調味等細節手法上,卻一絲不苟。淮揚 菜的刀工精細、形態美觀,堪稱一絕。如一塊二公分厚的豆腐乾,能劈成三十片的薄片,切成幾百條乾絲。

淮揚菜講求:和、精、清三個字。和即和諧,其選料講求 自然和諧,口味也是清鮮平和,濃淳兼備,鹹甜適度;精即精細,其製作過程講求精緻細膩;清為清爽,指原汁原味,清淡適口。淮揚菜系廚技特別擅長燉、燜、 燒、煮,因為這幾種方法,更能突出食物的原味。淮揚菜就像寫詩作畫,蘊含著濃厚中國傳統文化底蘊,令人回味無窮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